2023-06-总结

松易涅, S2023M6
Back

生命的动态有序与随机扰动

生命是一个有序体系,虽有趋于有序的倾向,但因随机扰动而无法达到完全静态的有序。这种扰动包含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包括人类个体的主观意志和集体意志,而外生变量则为自然界及其规律。这些变量的交叉作用对人类社会产生扰动,使生命在动态中保持有序性。尽管这一观点与莱布尼茨的“预定和谐”理论相似,但它更强调随机性与不可控因素对生命秩序的影响。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对创新的抑制因素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会削弱创新,原因在于“所有权”带来的激励效应不足。对于员工来说,持有股份意味着对企业未来命运的部分掌控,以及通过努力获得的“可预见”且“正反馈”的回报。然而,国有企业的特性削弱了这一激励效应。首先,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更受政府和政策导向的约束,决策过程缺乏市场化灵活性,难以提供充分的激励。其次,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收益分配往往受到限制,激励强度不足,使员工对未来的激励回报预期不明确或信心不足。由于这些因素,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发挥,创新积极性受到抑制,最终影响创新产出。

与之相比,非国有企业在市场机制下运作,更能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所有权感和对未来回报的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创新潜力。

中国人口负增长的警示与影响

背景和震惊:
2022年中国的出生人口降至956万,自然人口增长率为负。这一数据引起了梁建章的震惊,尽管他早已预见到这种趋势,但短时间内出生人口减少近半仍超出预期。这一现象与日本的情况类似,但中国的下降速度更快。

负增长的影响:
从人口学角度来看,人口负增长不仅仅影响劳动力市场,还会影响创新和综合竞争力。出生人口的剧烈下降将导致未来劳动力减少,需求减半,进而影响国家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人口规模效应减小,社会财富可能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减少。

未来展望:
梁建章预测,按照目前的生育率,100年内中国的人口优势将几乎丧失。如果生育率不提升,中国的人口可能从14亿下降到4.79亿,全球人口比例大幅降低。预计2050年人口将降至11.7亿,到2100年降到4.79亿,生育率严重低于国际警戒线。

生育率下滑的原因:
中国的高生育成本、教育和房价压力是主要因素。梁建章指出,中国的生育成本是全球最高之一,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接近100万元。生育环境的不友好、教育压力和高房价使得年轻人不愿生育。教育体系中的高考改革也需要调整,以减轻育儿压力。

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现代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导致生育意愿降低。生育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使得女性在职场中面临更多压力。建议通过改善生育福利、提供更好的托儿所支持以及改革教育制度来缓解这些问题。

政策建议与现实:
梁建章建议,大规模的生育鼓励政策需要资金支持,建议将GDP的3%-5%用于鼓励生育,这对中国经济未来至关重要。然而,实际操作中,现有的政策支持远远不足以抵消高昂的育儿成本。

对比与启示:
梁建章将中国与印度、美国对比,指出人口与经济、创新的关系并非绝对。中国在经济转型阶段,虽然人口多曾带来一定优势,但随着生育率下降,人口质量和数量的变化将显著影响未来的经济和创新能力。

企业家的视角:
作为企业家,梁建章更容易理解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他推行了适合女性的福利政策,如3+2混合办公模式,这些措施在企业内部推广面临挑战,但也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他的经验表明,在解决生育问题上,政策和企业措施需要结合起来,以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

附件

https://mp.weixin.qq.com/s/hJcB1_QdMnvGtWiR0IGEHw

社会关系中的不平等

社会关系中的不平等主要来源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力量的不平衡。具体来说:

  1. 经济力量的不平等:表现为生产资料的占有差距和生产关系的不平等。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社会集团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资料的占有决定了经济地位,影响从古代的奴隶制度到现代的雇佣劳动关系。在家庭中,经济不平等导致的依赖关系也很常见,比如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控制或夫妻间的经济依赖。 2.政治力量的不平等:涉及政党、政府、阶层及个人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政治不平等表现在党员与非党员的区别对待、不同政治地位的权利和义务差异、以及公职人员与非公职人员之间的地位差距。政治地位往往与经济地位密切相关,体现为权力的滥用和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不平等理论与世界政治变迁

欧阳向英的文章从思想史角度探讨了不平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世界政治变迁相互影响。文中指出,不平等理论通常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不平等。作者强调,不平等不仅关乎机会不平等,还涉及结果不平等及政府干预的合法性问题。

21世纪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财富集中在少数富豪手中。与此相关的是对不平等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历史演变。从柏拉图和霍布斯对平等的不同看法,到20世纪西方思想家如凯恩斯和罗尔斯对结果平等的讨论,这一过程中涉及了对政府干预的不同态度。

马克思主义的不平等理论侧重于结果平等,并认为政府干预是实现平等的必要手段。列宁和斯大林在实践中推进了这一理论,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实践中出现了分歧,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讨论上。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不平等问题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从毛泽东时期的制度设计到邓小平时期的经济发展,以解决不平等问题。

全球范围内,不平等也表现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不平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西方学者如沃勒斯坦和皮凯蒂的理论为理解这些现象提供了重要视角。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及其面临的国际压力,特别是与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冲突,显示了全球不平等的复杂性。

马克思主义的不平等理论不仅推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还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变革产生了影响。费边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对福利国家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当前,面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不平等,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但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发展仍是一个重大挑战。

附件

http://iwep.cssn.cn/xscg/xscg_sp/202107/t20210705_5345452.shtml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异化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引入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改变了人与人之间原本自然、天生、有机的关系。这种生产方式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异化,即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转变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关于爱情的多重理解与讨论

罗马的衰落与同性恋无关,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奴隶制下公民服兵役减少、军事强权的主体构成变化、文官权力旁落、边疆蛮族的渗入等。

对于爱情的讨论涉及以下观点:

这些讨论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涉及个人情感、主观体验和社会文化的交织。

关于沟通中的自我中心与他人感受的反思

在沟通中,个人可能会不自觉地将话题引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过度强调自己观点的独特性,从而导致他人感受到自己仅仅被视为听众或工具。这种现象常常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主观性强:个人可能把别人当成“纯粹的听众”,即将对方视为满足自己知识或智识优越感的工具,而非平等讨论的合作伙伴。
  2. 自我中心:这种行为可能源于个人性格的特征,导致对他人的感受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尊重。这种特质可能在多次关系崩溃后显露出更多的问题。
  3. 缺乏尊重:这种行为模式通常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因为它忽视了他人感受和对其重要性的价值。这种不尊重不仅体现在言辞上,也可能在无意识的行为中体现出来。
  4. 反馈机制:个人的自我反思通常源于他人的反馈,这些反馈表明,在互动中,尊重他人的存在感和价值是建立有效沟通和关系的关键。

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有助于改善沟通方式,避免让他人感受到被边缘化或仅仅作为工具的存在。加强对他人感受的关注和尊重,可以促进更平等和有效的交流。

幻灭与爱情的现实

在爱情中,人们常常带着抽象而模糊的幻想去憧憬,然而,真实的爱情可能带来具体而明晰的痛苦。这个过程可以比作拼图游戏:我们对一个人的理解和期望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差距。

  1. 幻灭与现实:人们在爱情中往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当这些幻想与现实不符时,会经历幻灭的痛苦。这种痛苦源于对理想化的爱情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2. 应对方式:面对幻灭,有些人可能选择逃避,试图躲避痛苦;有些人可能选择极端的方式,如死亡,来摆脱幻灭的折磨。另一种方式是接受幻灭,并尝试用新的幻想或现实来填补心中的空白。
  3. 心理适应:接受幻灭需要心理上的适应和调整。有时候,人们通过建立新的幻想或现实来代替旧有的幻灭,试图找到新的生活目标和情感寄托。

总的来说,幻灭是爱情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理解并接受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找到平衡,从而更健康地面对和处理感情关系。

对“现在”与人生意义的探索

“现在”与存在的感知
“现在”是时间的具体点,是我们生活的即时体验。然而,它的本质常常模糊且难以捉摸。对于每个人而言,“现在”既是个人的主观体验,也是一个客观的时间片段,既可能是混沌的黑暗,也可能是一片空白。对“现在”的感知和定义可能会因个人的心理状态、生活经历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而异。

逃避与接受的选择
当面对人生的终极意义和现实的无意义时,选择逃避和接受的方式有所不同。逃避可能表现为:

探索与填补的方式
对于那些无法接受人生的无意义或他人赋予的意义的人来说,探索世界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对抗方式:

总之,面对人生的无意义,每个人的反应和应对方式都不同。逃避、接受或探索,都是个人在寻找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中可能采取的策略。探索新的事物和体验可以为人生注入新的动力,即使面对根本性的虚无感,也能在其中找到一丝安慰和充实感。

会议总结:关于“现在”的探讨

会议主题与主讲内容
会议的主题为《何为“现在”?何时为“现在”?》,主讲人刘畅老师讨论了三种流行的关于“现在”的观点并提出了批评:

  1. 现在作为无时长的时间点:刘畅老师指出,现在既可以被看作是时间点,也可以被视为时间段。时间点和时间段存在逻辑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仅仅是时间度量精度的问题,而是源于不同事件的时间尺度。
  2. 现在的内容与事件:刘畅老师批评了将现在的内容总是理解为事件的观点。事件发生在某个瞬间或过程,但某些状态并非事件,也不总以瞬间或过程的方式发生。状态和过程在时间中持存的方式不同,状态更类似于瞬间。
  3. 时间的流动与“现在”的定义:将世界视作变化不息的过程,把现在作为标记变化的最小单元是理解物理现象的常见模式。然而,刘畅老师认为,这种模式可能遗漏了存在论上的一些细节。时间作为纯形式性概念,不应仅仅被视作物理学现象的表现。

讨论与质疑
与会学者对刘畅老师的讲座内容提出了多方面的讨论和质疑:

参会人员
研讨会还吸引了来自多个学术机构的专家与学者,包括北京大学的王昱洲、Caterina Baldini、Sebastian Sunday,清华大学的周炼,山西大学的梅剑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司祝平、张晏梁、赵思琪等。

总结
本次会议对“现在”的定义和理解展开了深入探讨,涉及时间的本质、状态与过程的区分,以及不同层面上“现在”的关系。与会学者的讨论为进一步理解“现在”的复杂性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附件

https://mp.weixin.qq.com/s/-Ev1mIWub9h3dhmCnvVrSg

技术发展与个人时间的困境

技术进步与效率的提升
技术进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显著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和效率,使得人类整体上能更好地掌控时间,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使得时间的管理和利用更为高效,社会整体能获得更高的生产率。

个体时间的压缩与焦虑
尽管整体社会效率提升,个人生活中的闲暇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却在减少。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经历了更高的工作负荷和更大的时间压力,导致普遍的忙碌和焦虑感。这种现象表明,尽管技术进步提升了整体生产效率,却也让个体在时间管理上面临困境。

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
斯蒂格勒在其技术哲学中重新定义了技术与人的关系。通过艾比米修斯的神话,斯蒂格勒认为技术是人类的“属性”,人类从出生起便与技术共生,技术成为人类的核心构成要素。工业革命之后,技术的积累远超生物学进化的速度,导致人类的生物学身体与现代技术体系之间出现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使得现代人虽然在物质条件上优越,却感到更加疲惫和倦怠。

技术体系对个体的要求
现代技术体系要求高度的效率和精确性,促使个人成为技术体系的“零部件”。这种体系要求工作技能完善、身体健康、情绪稳定,并且能够随时在线,导致个体必须牺牲闲暇时间,进行自我规训。为了适应这一标准,个人不得不不断提升自己,参与终身学习、健身、心理咨询等活动。然而,即使是表现优秀的个体,也可能在技术升级换代中被替换。

总结
在斯蒂格勒看来,尽管现代技术体系让社会整体能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个体在这一体系下却面临时间压缩和压力增加的问题。除非技术体系发生根本性改变,否则这种人与技术的关系,以及“技术与时间”的矛盾将继续存在。

附件

https://mp.weixin.qq.com/s/wqfCc997Yu1ZeUZCm71fUA

《卖花女》中的阶级与情感探讨

故事背景与典故
《卖花女》的故事围绕语言学教授Higgins与一位贫寒女主人公Eliza Doolittle展开,Higgins打赌能将Eliza打造成“上等人”的模样。然而,在这一过程中,Eliza逐渐认识到上流社会的现实复杂性。剧名《Pygmalion》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他爱上了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最终雕像被转化为真实的女子。

皮格马利翁效应与自恋
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作品的自恋感情,这也预示了Higgins在改造Eliza过程中可能会爱上她,同时也映射了当代社会中沉迷于虚拟形象和社交网络的现象。

人物关系与情感复杂性
在剧作中,Higgins对Eliza的态度是一种“把玩”的方式,而Eliza则对Higgins怀有依赖情感。Higgins虽有风趣与学识,但性格刻薄且难以处理亲密关系。Eliza在获得上流社会的教养后却没有相应的经济基础,面临返回贫困生活或成为富人的情感依附的困境。

改造与相互影响
《再造淑女》展现了Henry与Eliza相互影响的关系,双方都具有各自的缺陷。Henry的克制与Eliza的轻浮形成对比,两人相互改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爱情,也可能引发一系列戏剧性冲突。最终,Eliza在面对情感选择时,可能会因为未能得到完整的情感满足而转向Higgins,但两人是否真正合适,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附件

https://m.douban.com/movie/review/13863714/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辩证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体现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市场通常优先考虑效率,通过资源的最优配置来最大化经济产出。然而,这种效率的追求可能会牺牲公平,因为市场机制往往导致财富和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政府则有责任通过政策干预来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少数人的权益,但这种干预可能会降低市场效率。

少数人与多数人的矛盾
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时,还存在少数人与多数人之间的矛盾。政府的干预往往是为了保护少数人的利益,确保社会的基本公平。然而,这种保护可能会影响市场的效率,进而影响多数人的利益。相反,市场效率的提升有时也会加剧社会不平等,这使得少数人的公平权益可能得不到保障。

西方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经济资源的配置与利用,这一研究方向源于人类欲望与稀缺资源之间的冲突。经济学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满足无限的欲望,这种探讨触及到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问题,即如何在满足人类欲望的同时实现经济的最优配置。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正是为了应对这一基本问题:如何在满足人类欲望的同时,调节有限资源的配置,以实现经济的公平与效率。

哲学的探讨
“人类”、“人类的欲望”和“人类欲望的无穷无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哲学问题。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形成了经济学的根本矛盾,推动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这一矛盾不仅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涉及到社会公平和道德哲学等更广泛的讨论领域。

阅读的乐趣与方法

按部就班的阅读与兴趣丧失
系统化、按部就班的阅读方式有时可能导致对书籍的兴趣下降。这种方法虽然有助于系统地掌握知识,但可能因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而使阅读变得单调乏味,进而影响读者的持续兴趣。

机缘巧合的发现与兴趣激发
相比之下,通过机缘巧合或推荐发现的新书通常更具吸引力。这种偶然性往往能带来意外的惊喜,使读者对书籍产生更高的兴趣。新书的选择往往受到个人兴趣、当前心境或社会热点的影响,这种随机性和相关性可以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

综合建议
为了保持阅读的兴趣,可以结合按部就班和随机发现的方式。系统性阅读可以确保基础知识的扎实,而通过探索新书和兴趣驱动的阅读则可以保持对阅读的热情。这样不仅能够全面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也能在过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人类文明的生育率下降与宇宙文明的可能命运

人类文明的生育率下降
人类文明的过度发达可能导致生育率下降,这一现象与技术进步、生活方式变化及社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高生活成本、职业压力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等因素都可能使得个人倾向于减少生育,最终影响整个种族的繁衍能力。

对自然规律的挑战
生育率下降被视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挑战之一。自然选择和进化理论认为,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存依赖于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当技术和社会结构导致生育率下降时,可能破坏了这一自然平衡,进而对文明的延续构成威胁。

宇宙文明的共同困境
这一现象可能不仅限于人类,宇宙中其他文明也可能面临类似的问题。在高度发达的文明中,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可能导致生育率的下降,从而引发种族数量的减少,最终导致灭亡。这种观点假设所有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经历类似的困境,导致它们的数量在宇宙中逐渐减少。

未遇到其他文明的解释
如果这一理论成立,可能解释了我们至今未能发现其他宇宙文明的原因。高度发达的文明可能在面临生育率下降和种族灭亡的过程中,导致其数量稀少,从而使得我们无法遇到或检测到他们的存在。这种“文明自灭”理论提供了一种关于宇宙中生命稀缺的可能解释。

总结
人类文明面临的生育率下降问题反映了技术与社会进步可能带来的长期风险。这个现象也可能是宇宙中其他文明共同面临的挑战,解释了我们至今未能发现外星文明的原因。探索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文明的未来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

苏格拉底死于“极端民主”的司法问题

雅典司法审判的主要问题
苏格拉底的死亡可以被视作对雅典“极端民主”制度中司法审判缺陷的反映。根据现有历史记录,雅典的司法制度存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陪审团规模庞大
    雅典的陪审团规模庞大,通常由数百人组成。如此规模的陪审团对于具体案件的审判效率和公正性带来了挑战,因为庞大的团体在讨论和决策过程中难以进行充分的个案分析。
  2. 法律制度不完善
    雅典的法律制度存在明显的不完善。例如,审判过程中往往会考虑被告的品行和过去的行为,而不是仅仅聚焦于案件的直接情节。现代法律体系强调个案审理的独立性和专注性,但雅典的审判则倾向于广泛讨论被告的道德和社会评价,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性。
  3. 陪审团的约束不足
    与现代英美法系中复杂的陪审团制度不同,雅典法律在对陪审团的引导和约束方面显得非常匮乏。现代法律体系中有详细的规则和程序来限制陪审团的自由裁量,以确保审判的公正性,但雅典的陪审团制度缺乏类似的规范和保障。

总结
苏格拉底的死于“极端民主”的说法揭示了雅典民主制度在司法领域的不足。陪审团规模庞大、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陪审团约束不足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司法公正的缺失。这些缺陷在苏格拉底的审判过程中显露无疑,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附件

https://www.zhihu.com/answer/1803960096

语言与时间的易逝

文字的短暂性
语言和文字可以在海滩上描绘出无数美丽的诗篇,但它们往往只能在短暂的瞬间存在。海浪的冲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显示了即使最美的创作也难以逃脱被遗忘的命运。这一现象反映了艺术和表达的短暂性,尽管它们可能在当下令人陶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被自然力量或其他因素所磨灭。

艺术的永恒性与短暂性
虽然海滩上的文字最终会被冲刷,但它们在被写下的瞬间却具有独特的美感和价值。这种短暂的存在强调了艺术作品的脆弱性和珍贵性。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这也提醒我们珍惜创作的每一刻,同时接受其最终可能被遗忘的命运。艺术不仅是对当下的表达,也是在面对时间无情流逝时的勇敢尝试。

奥卡姆剃刀理论与理论构建

奥卡姆剃刀的基本原则
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理论主张在解释现象时,应该优先选择那些最简洁的解释,即在所有可能的解释中,最少假设的解释最可能为真。这一原则的核心前提是: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某个命题为真,那么该命题应该被暂时排除。奥卡姆剃刀的应用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并促使我们优先考虑已被证实或能够更容易验证的理论。

科学理论的构建
在科学活动中,构建理论时需要仔细选择哪些命题是可以被接受的。科学理论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具备逻辑一致性,还需在实践中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对于那些不明确或尚无法验证的命题,应该将其搁置,直到获得更多的信息或证据。这个过程确保了理论的严谨性和可靠性,并避免了在缺乏实质支持的情况下过早地接受复杂或不确定的解释。

理论的发展与视角的启发
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往往需要多种视角的启发。在初步构建理论时,选择简单、明确的命题是基础,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数据和视角可以进一步丰富和调整理论。科学探索不仅是对现有知识的验证,也包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这需要不断地检验和优化理论框架,以适应新的发现和挑战。

现代公共品与私人品的关系

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相互影响
在赞比亚,空气炸锅的购买经历反映出公共品与私人品之间的关系。虽然空气炸锅本身属于私人品,但其价值和使用成本受到公共品(如稳定电力)的影响。非洲的电力系统不稳定,导致便宜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而高品质电器则更能应对电力波动。这个情况突显了公共品(如稳定电力供应)对私人品使用的影响:良好的公共品能够显著降低私人品的使用成本。

交通工具与基础设施的关系
非洲的汽车市场中,以丰田越野车和皮卡占主导地位,原因在于这些车辆能适应非洲普遍存在的恶劣道路条件。相较之下,小型面包车在缺乏完善的公路网支持下,难以应对崎岖的路况。此例展示了基础设施(如道路网络)对私人品(如汽车)的适用性和成本的影响: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让便宜且高效的私人品得以使用,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则迫使消费者选择更昂贵但适应性更强的产品。

经济发展与公共品的角色
经济的良性循环依赖于强有力的公共品支持,如稳定的电力供应和发达的基础设施。这些公共品的存在降低了私人品的成本,提高了生活和生产效率。汤普森的例子表明,稳定的电力供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活质量,并进而促进社会福利。稳定的公共品使得私人企业能够在更广泛的市场中竞争和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国际援助与经济循环
现代的援助形式应该从单纯的“吃饭救急”转变为推动良性经济循环的投资。通过提升公共品质量和数量,减少私人品使用的成本,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低效和贫困的循环。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当地经济的长期发展,还能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未来的挑战与方向
在推动全球经济良性循环的过程中,需警惕外部势力的干扰。持续建设和优化公共品,维护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面对挑战,积极应对和加强国际合作,将有助于实现更广泛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附件

https://mp.weixin.qq.com/s/o16dJXyHitc6pORxTIEJNw

人工智能对法律的变革:关键观点

人工智能对法律的潜在影响
余盛峰的《临界: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法变迁》探讨了人工智能可能对法律体系带来的深远变化。书中认为,传统的经济和法律学科将面临挑战,人工智能的智能系统可能取代这些学科的基本问题解决方法,自动解散相关学科。人工智能的主要特征是能够直接预测结果,而不依赖于人类的解释或理解,这可能使得经济和法律的学术研究面临被算法取代的风险。

法律系统的自我适应与迭代
书中提出,机器学习的引入可能会使得传统的、稳定的法律体系被一种“自我适应、自我迭代和自我完善”的动态调节系统所取代。传统法律依赖于固定文本来维持社会稳定,而机器学习则基于当前操作和实际状态生成“微型法律”,实现实时反馈和调整。这样一来,法律的执行不仅依赖于国家的威慑力,还通过算法控制让违法行为变得不可能或不易实现。

法律重心的转移
传统法律的重心往往在于明确利益的获得和占有,例如契约或侵权。而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法律的重点可能会转向管理“流动的秩序”,如市场准入、投融资体系、服务行业规则、知识产权、产业标准与风险控制。新的法律目标是确保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不仅仅是界定和保护个体权利。这种转变可能会改变法律的基础功能和应用方向。

企业家精神与市场竞争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在《创华为:任正非传》中,描述了企业家精神中的几个核心要素:尊严、意志力、负担的内在渴求和欲望的爆发力。作者指出,企业家的使命在于捍卫企业的市场地位,这种使命体现为对重负的渴求和对技术自立的坚持。

市场竞争中的技术自立
现代商战中,技术自立被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强大的科研支撑体系,企业的市场地位无法得到实质性的保障。正如军人在战场上捍卫国家尊严一样,企业家则在市场中通过技术创新和自立,维护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地位。

项飙:我在临界中的思考,主要有三个概念

从浙江村到平台经济: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变迁

理论传说与现实变革: 上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教授曾预言,随着交易成本理论的发展,法律将会被视作仅仅是一个降低交易成本的工具,最终可能会被取代。这个学术传说体现了经济学对法律的功能的简化看法,暗示着法律可以被视作一种低级算法。然而,余盛峰的《临界: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法变迁》提出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法律变革,暗示未来法律可能会被自我适应的算法系统取代,进而彻底改变法律体系和法律实践。

人工智能对法律的潜在影响:

  1. 自我适应的法律体系: 人工智能的引入可能导致法律体系从固定规则向“自我适应、自我迭代和自我完善”的动态调整模式转变。传统法律通过固定文本维护稳定,而智能系统则根据当前操作和实际状态动态生成规则,实现实时反馈和调整。这种模式可以使法律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威慑力,而通过算法控制操作过程,减少违法的可能性。

  2. 流动的秩序: 法律的重心可能从传统的利益占有转向“流动的秩序”,包括市场准入、投融资体系、服务规则、知识产权等。这种转变的核心目标是确保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不是单纯的契约和侵权问题。

浙江村的变迁与平台经济的类比: 浙江村的早期经济模式,基于自我调整的代销机制和“互为中介”的结构,展现了去中心化的交易模式。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浙江村经历了从个体自由交易到以大型市场为中心的集中化交易秩序的转变,这一转变类似于今天的平台经济模式。大型市场类似于平台,通过集中化的中介和撮合过程改变了浙江村的交易模式。

平台经济的挑战: 现代平台经济虽然看似将浙江村的自由交易模式进行了升级,但也带来了中介过程的集中化。这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将传统的个体自由交易与集中化中介的需求有效结合?平台需要在保持交易自由性的同时,通过集中化的手段优化交易过程,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上的挑战。

结论: 《临界》书中的理论与浙江村的实际变迁表明,人工智能可能彻底改变法律与经济的交互模式。平台经济中的集中化和浙江村的自由交易模式的结合,展示了新的经济和法律体系的复杂性。理解这些变迁对于未来社会和技术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临界中的思考:探索“画饼”的意义与反观

临界思考旨在探索在转型前夕的思维方法。临界指的是预期中的重大转型即将发生的时刻。虽然预期的具体内容可能被历史推翻,但主观的临界感具有重要的客观现实意义。上世纪90年代,随着技术革命取代社会政治革命成为主流,“画饼”这一未来展望的方法应运而生,强调在技术驱动的“新经济”中展示未来景象,虽然这些展望不一定立即实现,但其动员能力却促使了许多企业的成功。

临界中的思考包含三个核心概念:

  1. 系:指人际间的多样关系,如亲友和生意关系。
  2. 体系:指有公权的体制,包括政府、市场等制度化结构。它强调高度程序化和形式化的社会规范。
  3. 系统:起源于生物学,指具有自我维持和操作流程的过程。在社会科学中,系统如算法系统,具备自生性和扩张性,并且能在高度专业化的操作中运作。

算法系统具备五个特征:强大的反馈机制、封闭性、规则单向性、黑箱性和附着性。这些特征使算法系统与传统市场和法律体系相比,具有更深层次的自生性和扩张性。新经济的“画饼”理论认为,技术系统的创新可以在生活世界中改变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从而推动体系上的变革。然而,系统与体系的结合也可能使人们失去自主性和社会关系的调整能力。实际中,这些理论如何展开需要依赖经验细节的进一步探讨。

浙江村的经济转型:信息流动、代销关系与资产化

浙江村的经济发展历程: 浙江村的经济模式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从最初的代销关系到市场化的资产化转型。这一转型揭示了信息流动、代销关系及资产化对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深远影响。

代销关系与信息流动: 在浙江村早期,生产者和营销者之间建立了代销关系。代销关系允许生产者将产品交给营销者销售,营销者在售出产品后付款,并积极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者和营销者之间的信息流动极大地促进了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经济效率。代销关系的开放性,使得市场信息在村内迅速传播,促使生产者和营销者不断调整和改进产品。

互为中介的结构: 浙江村的经济合作中,个人通过“系”的结构形成复杂的合作网络。每个人既是合作伙伴又是中介,互为中介的模式解决了信任和制约问题,促使合作迅速展开。这种结构也导致了信息的“点对点”流动,而非集中式公开,类似于隐形的“区块链”。

资产化的影响: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浙江村的经济开始经历资产化的过程。大型市场的兴起使得中介过程集中化,并转化为具有增值潜力的资产。市场投资者通过租赁摊位等方式获取收益,这种资产化带来了以下变化:

  1. 资本主义的兴起:市场的兴建使浙江村的经济活动进入了资本主义模式。投资市场成为主要的资本增值手段,取代了原有的资金流动模式。
  2. 市场中的权力关系:市场投资者与摊主形成了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市场投资者不仅在经济上对摊主形成制约,同时也在政府审批和市场规则中寻求保护。这种依赖关系加剧了市场内外的纠纷。
  3. 交易秩序的变化:市场化带来了交易主体边界的明确化和成本的计算化,但也带来了交易秩序的复杂化和纠纷的增加。资产化的过程中,产权界定的模糊性与交易效率的关系被改变,导致了新的社会问题和法律挑战。

启示: 浙江村的案例表明,交易秩序的变化比生产关系的变化更为重要。中介过程的抽离和资产化是关键因素,这一观察对理解人工智能等新兴经济变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人工智能可能通过对中介过程的再定义和资产化,影响交易秩序和社会结构的变迁。

从圈地到“圈人”:平台经济的变革与挑战

平台经济与浙江村的比较: 浙江村的早期经济模式通过个体之间的代销关系和“互为中介”的结构推动了生产和交易。相较之下,平台经济则通过中心化的协调方式来细分和撮合交易环节。浙江村的模式强调自组织和去中心化,而平台经济则依赖于中心化系统来管理和优化交易。

“圈人运动”的特点: 平台经济通过“圈人运动”来增加用户的依赖性,将其转化为平台的可控对象。这一过程包括:

  1. 圈入:通过补贴和激励措施吸引用户,使其依赖平台。
  2. 圈住:利用规模效应提高用户退出成本,通过算法和功能增强用户黏性。

这种方式与工业资本的圈地运动类似,前者将人的行为数据和注意力转化为虚拟商品,后者则是将土地和劳动力转化为市场商品。

重构微观结构的挑战: 平台经济带来了新的垄断压力,平台公司需达到一定规模以维持运营。平台经济中的“圈人”过程涉及广泛的公共性,类似于历史上的封建制度,但其形式和效果各异。

未来的考量:

  1. 系统与体系的关系:平台经济的中心化和垄断压力使得平台公司在公共品提供和公共治理上扮演了准政府角色。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关于如何规范和治理平台的新问题。
  2. 科技与社会转型:科技进步和平台经济的变化需要在多维度的社会转型背景下进行考量。技术变化不仅仅是线性的,还涉及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交织的体系。

结论: 平台经济的“圈人”运动和浙江村的代销模式在细分和协调交易环节上有本质区别。理解这些变化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有助于探索未来科技与社会转型的路径。

附件

https://m.huxiu.com/article/1679720.html

分级制度在媒体中的作用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针对电影、电视节目或电子游戏的分级制度能解决一切问题?分级制度能解决什么问题?分级制度的存在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欧美发达国家的分级制度和某些群体所要求的分级制度有何异同?这群人他们到底要的是怎么样的分级制度?

分级制度的核心目的 针对电影、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的分级制度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内容进行分类,来解决以下问题:

  1. 内容适宜性: 分级制度帮助确保内容的观众群体与其年龄和心理发展阶段相匹配。它指导家长和观众选择适合他们的内容,避免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内容。

  2. 保护未成年人: 通过对内容的评级,分级制度能够有效减少未成年人接触暴力、色情、毒品等不适宜内容的风险。它起到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作用。

  3. 提供信息透明度: 分级制度通过明确的评级系统,使观众能够迅速了解内容的性质,帮助他们做出知情的选择,从而提高了消费决策的透明度。

欧美发达国家的分级制度: 欧美发达国家的分级制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其特定的运作方式:

  1. 独立评级机构: 许多欧美国家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内容评级,例如美国的电影协会(MPAA)和欧洲的年龄评级委员会。这些机构会根据内容的暴力、语言、性等元素来给出评级。

  2. 详细的分级标准: 这些国家通常有详细的分级标准,涉及到语言、暴力、性内容等多种因素。例如,美国电影的评级系统包括G(普遍适合)、PG(建议家长指导)、PG-13(13岁以下需家长陪同)、R(限制级)、NC-17(17岁及以上)等。

  3. 公众和行业自律: 分级制度在欧美国家往往依赖于行业自律和公众反馈,评级机构和媒体公司会根据社会的反馈调整评级标准和内容审查。

某些群体对分级制度的要求: 某些群体对分级制度的期望可能与欧美国家的模式有所不同,他们通常关注以下方面:

  1. 更严格的控制: 有些群体希望分级制度能提供更严格的内容控制,尤其是在暴力、色情和不良行为方面。他们可能要求更细致的分类和更高的监管标准,以保护青少年免受潜在的负面影响。

  2. 提高透明度: 一些群体期望分级制度提供更多透明度,确保评级的标准和过程更加公开和明确,以便观众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内容的具体评分依据。

  3. 适应新的媒介形式: 随着数字媒体和流媒体平台的发展,传统的分级制度可能需要适应新的媒介形式。例如,有些人提议更新评级系统以涵盖在线内容和互动性更强的游戏。

  4. 文化和地域差异: 某些群体可能要求分级制度更加考虑文化和地域差异,确保评级标准能够反映不同社会和文化对内容的不同接受度。

总结: 分级制度在电影、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中,主要通过对内容进行分类来保护未成年人,提供信息透明度,并确保内容适宜性。欧美发达国家的分级制度通常依赖于独立评级机构和详细的分级标准,而某些群体对分级制度的期望则包括更严格的控制、更高的透明度和对新媒介形式的适应。这些不同的需求和期望反映了对内容监管和保护的多样化理解。

激进平权运动对人口和生活水平的潜在影响

担忧概述: 担忧在极端的平权或特权运动下,人口可能会不可逆转地加速减少,从而导致未来生活水平的普遍恶化。对于某些激进运动,特别是女权运动中的“女拳”现象,认为其本质上并不是追求真正的平权,而是以所谓的平权之名进行特权争夺,从而带来负面社会后果。这个担忧的提出,类似于对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反红旗而实际造成极端损害的批评。

激进运动的可能影响:

  1. 人口减少的风险: 激进的平权运动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人口结构。例如,部分激进运动可能推动过度的社会政策变动,进而影响生育率和家庭结构。如果这些运动导致社会不稳定、经济困难或家庭解体,可能会对生育率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加速人口减少。

  2. 生活水平的恶化: 如果由于激进政策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不稳定,可能会引发广泛的经济困难,进而影响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历史上的例子,如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动荡对经济和生活水平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 特权与平权的混淆: 在某些激进运动中,特权和权利的界限可能变得模糊。例如,所谓的“女拳”运动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被批评为追求特权而非真正的性别平等。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权利的不平衡和社会的分裂,从而削弱平权运动的真正目的。

  4. 社会治理和政策变动: 激进的社会运动常常推动快速的政策变动,这些变动可能对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政策不够稳健或实施不当,可能会导致长远的负面效应,比如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不稳定等。

比较与历史借鉴: 这种担忧与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现象有相似之处。文化大革命时期,所谓的反权威运动实际导致了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混乱,反而对社会进步产生了破坏性影响。激进运动中的“反旗”现象,即伪装成进步运动实际上造成了倒退的效果,也可能在现代社会中出现。

解决思路:

  1. 平衡与理性: 推动平权的运动应在追求正义和公平的同时保持理性,避免极端和激进的手段。平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一群体的短期利益。

  2. 长远规划: 政策制定者应关注长远影响,确保社会变革不会导致不可逆的负面后果。应在政策实施前进行充分的研究和风险评估,确保社会经济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3. 透明与沟通: 加强透明度和沟通,确保政策变动的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样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增强社会各界对变革的信任和支持。

  4. 历史教训: 借鉴历史经验,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通过对历史上激进运动的分析,了解其带来的社会影响,从而更好地指导现代社会的平权运动。

总结: 激进的平权运动可能在未经过充分理性讨论和长期规划的情况下,对社会结构和人口产生深远影响。借鉴历史教训,避免过度极端的政策和行为,可以帮助实现真正的平等与公正,同时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亲密关系中的期望与现实差距

背景描述: 当初对方在面对各种问题时答不上来,发现自己对亲密关系的要求超出了当时年龄段的普遍素质,这种情况反映了个人对亲密关系的高期望与对方能力或成熟度之间的差距。

问题与原因:

  1. 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 个人期望:对亲密关系的要求可能包括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成熟的应对策略、共同的价值观等。
    • 对方能力:可能由于年龄、经验或成熟度的限制,对方未能达到这些期望,从而引发失望。
  2. 年龄和成熟度:

    • 年龄阶段往往影响一个人的成熟度和处理亲密关系问题的能力。年轻人可能在应对复杂情感问题上经验不足,而这可能与对方的现有能力不匹配。
  3. 关系中的成长:

    • 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常常需要通过共同成长和学习来满足彼此的期望。对于期望较高的一方来说,需要认识到对方的成长曲线,适时调整期望值。

解决思路:

  1. 调整期望: 认识到在特定年龄段或阶段,个人的能力和成熟度存在局限。调整期望值,寻找共同成长的机会,以实现双方的需求和愿望。

  2. 沟通与理解: 在关系中,保持开放的沟通,理解对方的处境和能力,通过建设性的对话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对方的现有素质。

  3. 共同成长: 将期望与实际情况结合,通过共同经历和努力提升彼此的能力和成熟度,逐步建立符合双方需求的关系模式。

总结: 在亲密关系中,个人对对方的期望有时可能超出对方的现有能力或成熟度。调整期望、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理解,以及共同成长,都是解决这种期望与现实差距的重要策略。

对知识的敬畏与对权威的怀疑

核心观点: 在面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时,应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权威的怀疑。对于自己不熟悉的知识领域,应该避免轻率发言,除非能确定自己的观点没有显而易见的错误。而在现代舆论场中,跨界点评常常出现对不熟悉领域的随意评论,容易引发误导和错误引导。

原因分析:

  1. 知识的敬畏:

    • 对未知领域应保持谦逊,尊重领域专家和权威。仅在对某一领域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提出有价值的见解,避免盲目评论。
  2. 对权威的怀疑:

    • 需对权威持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权威并非绝对正确,其观点可能受限于个人知识背景或利益关系。保持怀疑态度,有助于识别和纠正潜在的偏见或错误。
  3. 现代舆论场的问题:

    • 跨界点评往往缺乏深度和准确性,容易造成信息的误导。虽然可以影响公众舆论,但对专业人士来说,轻率的评论难以掩盖其错误。
  4. 专业人士的作用:

    • 专业人士能识别和纠正错误信息,但当信息中掺杂虚假内容时,公众的认知可能被扭曲。即使是偶尔的真话,也可能在整体上产生误导效果。

建议措施:

  1. 坚持学术诚信:

    • 在讨论未知领域时,保持谦逊和诚实,依赖于专业知识和可靠的证据支持观点。
  2. 培养批判性思维:

    • 对权威和流行观点保持适度的怀疑,进行独立的验证和思考,以避免被表面的信息误导。
  3. 关注专业意见:

    • 在接触复杂或专业性强的内容时,优先参考领域专家和学术资源,以获得准确的信息。
  4. 推动知识普及和教育:

    • 增强公众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提升信息素养,避免被误导,同时培养对专业知识的尊重和信任。

总结: 在信息过载和意见泛滥的时代,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权威的怀疑是至关重要的。避免对不熟悉领域的随意评论,依赖于深度和准确的信息源,是保证个人认知和舆论健康的重要措施。

组织领导风格与组织文化的关系

核心观点: 实力和追求较高的人往往不愿意依赖他人,体现出对自主和独立的重视。组织领导人的风格不仅影响组织文化,还塑造了组织的整体性格。

详细分析:

  1. 个人独立性:

    • 有实力和追求的人通常追求自主和独立,不愿意依赖他人或处于受制于人的位置。这种特性源于他们对自身能力和未来发展的自信。
  2. 领导风格的影响:

    • 组织领导人的风格决定了组织的运作模式和文化氛围。例如,领导人的决策方式、沟通风格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和态度。
  3. 组织文化的塑造:

    • 组织文化是由领导风格、价值观和日常实践共同形成的。这种文化反过来塑造了组织的整体性格,包括工作氛围、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等。
  4. 领导风格与组织性格:

    • 领导风格塑造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工作方式。例如,鼓励创新的领导风格会促进开放和合作的文化,而控制型领导可能会导致更严格和等级化的组织环境。

实际影响:

  1. 自主性与依赖性:

    • 个人在组织中的位置和角色选择往往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强烈的自主性和追求进步的个人可能更倾向于寻找能充分发挥其能力和实现其目标的组织。
  2. 组织效能:

    • 一个开放、支持创新的组织文化通常能够吸引和留住有才华的员工,从而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和竞争力。
  3. 领导风格的调整:

    • 领导者需要根据组织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调整其风格,以促进积极的组织文化,并实现组织目标。

建议措施:

  1. 培养积极的领导风格:

    • 领导者应关注自身风格对组织文化的影响,培养开放、支持和鼓励创新的领导风格,以塑造健康的组织文化。
  2. 关注组织文化建设:

    • 在组织中注重文化建设,通过培训、沟通和价值观强化,形成积极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鼓励自主和创新:

    • 提供充分的自主空间和创新机会,吸引并留住有能力和追求的人才,从而推动组织的发展。
  4. 定期评估与调整:

    • 定期评估组织文化和领导风格的适应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组织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总结: 有实力和追求的人倾向于不甘于寄人篱下,而组织领导人的风格直接影响组织文化的形成。领导风格与组织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塑造了组织的性格,并对组织的效能和成员的满意度产生深远影响。

设计个人管理体系的步骤与逻辑

1. 理解个人作为企业的管理逻辑

将自己视作一个企业进行管理,核心在于运用企业管理的原理来优化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个人管理体系应包括明确的目标设定、行动计划、执行监督以及自我激励机制。

2. 确定个人核心竞争力和目标

核心竞争力:

目标设定:

3. 制定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

时间管理:

4. 制定奖惩规则

奖惩机制:

5. 引入第三方检查和监督

监督机制:

自律与习惯养成:

6. 自我反思与调整

反思:

调整:

总结: 设计个人管理体系的关键在于将企业管理的核心原理应用于个人生活,明确核心竞争力和目标,制定详尽的行动计划,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引入外部监督,并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确保个人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和有效实施。

信息缩减与理解的临界点

信息缩减至一定程度会导致不可理解性。这涉及到几个核心概念:

1. 信息的缩减和理解的关系

信息缩减:

理解的临界点:

2. 总结的层次

总结的作用:

总结的总结:

3. 信息的有效传达

关键信息的保持:

透明度和上下文:

总结

信息的有效传达需要在简洁性与完整性之间取得平衡。虽然总结有助于提取核心要点,但过度的总结和信息缩减可能导致不可理解性。因此,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注意保留关键信息和上下文,以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全面。

香港特殊地位的历史机遇与隐患

特殊地位的垄断性关口:

优越感的形成:

隐患的埋下:

总结: 香港的特殊地位为其带来了独特的历史机遇,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然而,这种垄断性关口和优越感也埋下了潜在的社会分裂、依赖性风险以及制度和文化冲突等问题的隐患。在面对这些挑战时,香港需要找到平衡点,以维护其繁荣和稳定。

中国婚姻状况的主要特点

文章指出,民政部每年公布的结婚率与离婚率实际是粗结婚率与粗离婚率,即以结(离)婚对数除以当期平均人口数,由于其分母并未排除非适婚年龄的人口,因此会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并不能准确反映人口真实的婚姻情况;而媒体报道中经常出现的指标,其实是离婚结婚比,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人口中结婚与离婚发生频数的相对关系,但却常常被误解为离婚率,从而放大了我国的离婚水平。 文章从队列的视角出发,利用历年普查数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和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真实的婚姻状况,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普婚仍然是中国人口婚姻状况的突出特点;第二,离婚在中国并非普遍事件,我国经历过婚姻事件的人口中,离婚和再婚者的比例极低,且多年来上升幅度有限;第三,中国人口的离婚率随着时代的发展确实在上升,但上升速度非常缓慢,变动幅度并不大;第四,多重因素导致中国离婚率与离婚结婚比的升高,但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婚姻的不稳定性在增加,人们结婚、离婚的次数可能会增多,并不能说明我国的离婚率已升高到惊人地步。作者认为,在对婚姻指标不严谨的解读下得出的结论确实吸引眼球,但却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管大龄未婚青年数量增多、“闪婚闪离”现象频发,都还没有改变我国人口整体上普遍结婚的事实。

普婚现象:

初婚者比例:

离婚率上升趋势:

离婚的实际情况: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中国的婚姻状况仍以普婚为主,离婚虽然有所增加,但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能称之为离婚危机。

附件

https://mp.weixin.qq.com/s/C_0LjD-YRogMCoF2Hy6EMg

@ 松易涅 / SungYiniehRSS